近日,特斯拉宣布旗下Model 3车型再度大幅下调价格达数万元。此举是否会给国产新能源汽车厂商带来巨大压力?在补贴逐步退坡、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应对挑战?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第三期“能源中国”国是论坛上,专家表示,加强部门政策协同,加快汽车电动化,构建汽车零排放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对于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指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超过400万辆,占全球5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从2014年至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快速增长,随后增速略有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补贴政策作用减弱,产业发展由政策导向逐渐向市场导向转换,目前亟待新的产业政策接力,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指出,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行业共识,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500万辆,销量占比在15%到25%;2030年保有量突破8000万辆,销量占比在30%到40%;2035年保有量超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新能源汽车下乡颇具潜力,希望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引导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级。“只有产品竞争力超过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的销量才能上去。”许海东强调,要打开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生明指出,推进汽车电动化要破解两个过度依赖。一是过度依赖特定领域,比如商用车领域目前过度依赖公交电动化,乘用车领域过度依赖运营车辆类电动化,而市场规模最大的个人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明显滞后。二是过度依赖特定区域。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都在东部地区,同时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完全启动也制约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斌认为,汽车电动化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较大挑战。比如,在创新层面的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仍有受制于人的情况,需要产业链核心企业协同攻关;汽车电动化也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宗龄认为,应联合建立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监管沙箱”制度,在创新中提高产品安全水平;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行业共性安全技术共享机制等。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回收体系,提升技术体系的成熟度,同时加强顶层设计,防范关键矿物资源安全风险,保障新能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